地方债务审计进行时:基层财政官员随叫随到
地方债务审计进行时:基层财政官员随叫随到
一个县级市样本:基层审计和财政官员忙于查账、交账
“头发都愁白了。”东部某发达省份下辖的一位县级市财政局长如此描述自己的主要工作:三天两头被书记、市长“拎着”,跑各家银行的省行、总行去汇报,商量对策。
尽管该市位列全国百强县之列,但还款压力非常大。“今年土地出让才5个亿,而债务总量过100亿,这点钱不吃不喝光付一半的利息都不够。”这位财政局长告诉记者,旧的融资平台监管加强后,这两年只能通过搭建新平台来再融资。他称,新平台融来的钱根据轻重缓急由领导统一调剂使用,十个茶壶五个盖,哪个急了就先盖哪一个。
这样的基层财政乱象有望在新一轮阳光审计中被曝光。7月底,审计署披露,根据国务院要求,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由于此次审计署并未强调“地方”,预计将对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债务首次进行全面审计。
记者从一些地方了解到,此项审计工作已经在基层落地,预计9月底收官,10月份形成给中央的报告。
“审计期间不得安排宴请”
“是的,审计署特派办和省审计厅的两个小组已经进驻,我们正在办理相关省级政府债务资料的交接待审手续。”8月2日一早,上述东部某省份财政厅预算处长告诉记者,省会及债务量较大地级市的政府性债务会由审计署直接审计,其他地级市和县乡级政府性债务由省审计厅统一安排进行交叉审计。
这位处长不忘补充:“审计期间只提供足够大的办公区,方便调运账目资料,审计要求提供什么要立即到位。”他还特别强调:“我们是用的旧的培训中心,每人提供食堂餐券,审计署有明文规定,审计进行期间,不得有任何宴请和接待安排。”
8月4日,该省最发达县级市之一的财政局长也向记者证实,已接到审计部门通知,5日(星期一)一早审计工作小组进驻。而在此前的双休日,市政府办已发紧急通知,部署各委办局、乡镇提供融资的所有账目资料,随时备查。他称,大家都在加班加点提供资料,审计小组要什么就必须提供什么。
上述省份审计厅相关负责人称,这一次审计要彻底排查,特别是隐性债务要显性化,按照“摸清底数,反映问题,揭示风险,提出建议”的总体思路,以及“见人、见账、见物,逐笔、逐项”的原则对各级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核,9月底收官,10月份形成给中央的报告。
2011年,审计署首次组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全面审计。截至2010年底,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
上述审计厅人士称,这两年随着社会融资规模不断扩大,理财、信托、BT(建设-移交)等融资手段不断出新,影子银行掺杂其间,政府债务膨胀更快,成本更高,风险更大。
融资手段隐忧
对于很多基层政府性债务的信息不对称,一位省级财政官员说,这与现行财政体制相关。中央财政不清楚省级政府债务,同样,省财政不知道市县乡镇的真实负债。他分析,财政部门官员的乌纱帽不在上级财政部门负责人手里,而是在同级党委政府手中。财政局长是本级党政领导“肚里的蛔虫”,算起账来各为其主,这样就难免会出现几本账的问题。
如果说相比于官方的统计,学术界、评级公司的统计口径还存在差异的话,近两年一些地方政府性债务继续膨胀的事实却不容置疑。2012年~2013年,审计署又组织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变化情况进行了“抽查”。审计发现,经过两年时间,上述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增长了12.94%。
分析人士称,正是上述这份审计报告触动中央真正下决心要弄清楚问题,通过新一轮债务排查,一是遏制地方过度举债、盲目发展的冲动,二是借此建立政府性债务公开的制度安排,提高地方债务透明度。一位参与此次审计工作的审计署官员表示,高层的想法是要见底,要心中有数,要反映问题。
“我搞了一辈子财政工作,过去都是有本账的,如果账对不上觉都睡不好。”一位基层财政局长对记者说,问题是现在没有一本像样的账,都是多口径的糊涂账、不透明的过度负债账,如果继续这样闷着葫芦摇下去,不出事才不正常呢!
所谓糊涂账、不透明账,背后多与融资的操作手法有关,比如虚高资产评估由此扩大融资。
“我们是政府部门改制出来的事务所,当然知道做政府项目钱好赚,但这两年平台业务都不太敢做了,倒是些小公司赚得盆满钵满,有的一年能做几十单政府的融资发债项目,人家笑话我们‘胆小’,合伙人也不满意。”一家地方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董事长苦笑着说。
他的“胆小”是因为不敢把低估值资产做成高估值资产,而小的事务所和评估机构则是“你要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所出具报告的资产真实性、有效性存疑。
行业人士分析,第一轮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尚能准确监管,但与信托、理财合作后,就开始混乱起来。“不瞒你说,有的地方甚至把高速公路的绿化带用地都拿来作为抵押物,忽悠银行和信托机构,居然都能一路绿灯,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卖疯了,背后的有效抵押往往不多。”一家大型资产评估机构的董事长说。
他的话得到一家大型商业银行投行部负责人的确认。“这几年各家银行都成立了投行部,商业银行的所谓投行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投资银行,这两年的主要工作就是把表内资产倒腾到表外去,特别是一些风险系数高的项目,被包装成理财产品,卖给公众投资者。”他称,比如一个10亿元的贷款项目,银行除了贷款收益,还可以通过“资产包”包装成理财产品再融进来10亿元。如果这笔贷款到期没有风险则皆大欢喜,如果有风险,则变成理财产品投资人“兜底”,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不断出现理财产品违约或亏损事件。
土地生钱难以为继
审计署和银监会多次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过风险预警和提示。其中需要防范的一大风险就是过分依赖土地作为抵押,甚至一块地多头重复抵押、融资。
在土地收入逐渐成为政府性债务的主要还款来源之一的背景下,随着楼市调控的不断深入,土地依赖症已经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头疼所在。记者在一债务规模较大的地级市采访时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这个二线城市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和预期的影响,土地出让金大幅下降,融资平台的经营性收益普遍不高,加剧到期债务还款压力。该市的债务规模口径有多个版本,无法一一列出,眼下的问题是,2008年底、2009年初的5年期平台借款今年将陆续到期,全年还款规模在320亿元左右,这一数字数倍于当地上半年的土地收入。
一家股份制银行行长说,2008年以来,商业银行竞争激烈,为抢占市场份额,以土地为抵押标的过度融资行为广泛存在。银行体系内过度堆积着以土地和房产为主的抵押物。他称,一些银行过度竞逐助长了对政府性融资平台的“多头融资和超额授信”。放贷激进的银行,根本把握不了地方政府的总体负债和资金运作情况,闭着眼睛就往里冲。现在都想出来,谁也出不来,这就是中国银行业的“羊群效应”。
“当然,这两年在银行贷款收缩后,信托和债券融资也有相当比重。有些关系广、路子野、搞得定的牛人,两年能帮地方发债、发信托上百亿元。”上海一家大型券商的总经理最近在某地谈一个发债项目,他说,现在进行的新一轮审计可能会使该项目融资暂停,现在只能等待。
一家大型银行的省分行行长对记者说,对于金融体系来说,政府债务的风险警报从来没能解除过,其风险包括,项目效益低、无现金流覆盖、债务透明度差、平台公司注册资本不实、注入资产高估等。一些政府性债务“借、用、管、还”的责任主体不清晰,往往是借的人不用,用的人不还,多头管理,出了问题就扯皮。
一名银行业人士称,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低速区间,如果经济持续放缓,一些项目现金流枯竭,一些地方财政的承诺又不具有法律效力,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相互叠加的可能。(.第.一.财.经.日.报 .高.学.东)
昆明负债率超100% 3000亿地铁项目吸干10年财收
昆明的地方债有多大?许多人都在问。即使是昆明市政府,也难以摸清楚具体数字。记者根据当地四大融资平台债务测算,昆明地方债务率至少超过122.9%。
地处云贵高原的昆明,近几年摇身变成巨大的施工现场。实际上,仅地铁这个耗资数千亿元的巨无霸项目,在唤醒老城快节奏之前,将要抽掉这个城市极大部分融资,3000亿的总投资金额甚至要透支当地政府未来十年的预计财政收入。
负债率超100%
“我们也正在全面开展审计工作。”全国性地方债审计已进行了一周,8月7日,昆明市财政局相关人士对记者称。
作为著名旅游城市之一,昆明8月的夏天平均气温不到20度。而飞扬的道路黄土、叫卖的新楼盘和来不及整改的街边店铺,叫喧着这座城市的蜕变欲望。动辄投资数十亿的城建大项目,正轰轰烈烈地开动。
去年,云南的GDP总量已突破1万亿,但依然不足广东、江浙等发达地区的三分之一。
和全国大部分城市一样,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这座城市建设融资的主渠道。银监会今年6月统计发布的地方融资平台显示,昆明一共有48家融资平台公司。据昆明市国资委信息,融资贡献最大的是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下称轨道公司)和昆明交通投资有限公司,融资质量最高的是昆明市公共租赁住房开发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和昆明产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产投公司)。
实际上,轨道公司、产投公司和市土地矿产储备中心是三家大型市级融资平台公司。这三家公司像政府看不见的三只手,把控着当地建设的方向盘。其中昆产投引导工业和金融产业,轨道公司运营轨道交通,市储备中心则负责土地储备管理。
地方政府性债务主要由融资平台债务构成。厘清融资平台的债务情况,不可捉摸的地方债务率也变得更加清晰。所谓债务率,指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根据记者统计,昆明市政府的财务杠杆摇摇欲坠,很可能已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
仅以主要平台公司的长期负债和应付债券为债务。其中昆明交通投资公司、昆明城建投资开发公司、昆明自来水集团和产投公司,截至去年底的长期借款分别为163.84亿元、131.32亿元、41.93亿元和26.5亿元,应付债券分别是41.79亿元、21.84亿元、17.34亿元和19.84亿元,四家平台公司的长期借款以及应付债券合计464.4亿元。
而根据昆明市政府工作报告,去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78亿元。以此估算,昆明市政府去年的债务率至少超过122.9%。
《昆明市201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重点民生项目要求财政投入资金越来越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中央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投融资公司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加上我市政府性债务存量大,加大了财政困难和偿债压力”。
3000亿地铁梦
昆明的慢生活正在被地铁施工打扰。进入主城区,地铁施工现场就在车水马龙之间。比人高的蓝色铁皮围挡把道路围堵成一段一段,地面伸出长长的施工吊臂,时刻营造着迈向现代化的紧张气氛。
从2009年开始,这个高原城市就进入“满城挖模式”。3、4条地铁线路同时进行施工,试图迅速打通后发城市的经脉。根据《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19年)》的蓝图,未来将有5条市域铁路和9条地铁线路穿越整个城市,全程562公里,总投资3000亿元,地铁也因此成为昆明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工程。
以去年378亿元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看,3000亿元几乎要透支昆明市未来10年的全部财政预算收入。不过,这个昂贵的地铁梦,当地政府借助平台公司昆明市轨道交通公司(下称轨道公司)来完成,其模式是“土地+银行”。
作为项目业主,轨道交司通过政府赋予的沿线土地,进行一级开发,再将增值收益用作建设资金。银行贷款方面,轨道交通公司融资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地铁主要是信贷融资,国开行、中行、建行、工行等都是我们的渠道。”
巨量贷款背后,政府信用做了隐形担保。筹款初期的2009年,昆明市政府几乎踏遍当地主要金融机构的门槛。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5月,国开行云南省分行与市政府在京签订《昆明市轨道交通项目合作协议》,由市政府委托国开行云南省分行为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建设项目银团贷款的牵头行,组织120亿元银团贷款,期限25年,并允许5年的宽限期。同时,昆明轨道交通公司分别与华泰资产管理公司、平安信托、中信信托等机构,签订了不同合作形式的协议,意向融资超百亿元。
当年10月,中行云南省分行与昆明市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暨《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合作协议、借款总协议》。由该行向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提供295亿贷款授信。11月,建行云南省分行作为银团贷款牵头行,组织7家成员行为昆明铁路枢纽扩能改造项目贷款100亿元。
今年4月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19年)》显示,“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634.91亿元,其中资本金比例40%,计253.96亿元,由昆明市财政资金解决。资本金以外的资金利用国内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解决。”
实际上,金融机构对地铁项目的贷款热情并不高。一华南地区股份行银行信贷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地铁项目周期长,现金回流慢,如果没有财政担保银行不敢做,就算有担保,也不愿主动去谈。”
而信托输血也仅是车薪杯水。今年2月,轨道地铁公司通过中海信托融资2.2亿元,信托期限是两年。当地唯一的信托公司云南信托,其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我们没有参与昆明当地重点项目的融资,主要项目在省外。”
地铁筹资更加依赖的是土地融资。其模式是通过轨道公司,开发另一个拆迁项目筹资。这个用以供给地铁的项目叫“滇池草海保护治理和开发项目”(下称草海项目)。昆明市政府办公厅相关会议纪要显示,将草海片区配置给轨道公司,进行土地开发,所得收益用于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建设资金和还本付息。据悉,地铁首期工程建设仅资金就超过200亿元。而草海项目拟投入34亿,还需通过BT模式来开发建设。
8月8日,记者来到草海片区。沿途已堆砌成废墟,人群稀少,两边成片的居民房屋,或被拆掉窗框、门板,或已被夷为土块。据当地村民介绍,该片区2009年启动时,准备两年内完成拆迁。而草海片区所在的区政府网站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7月28日,该片区累计完成拆迁拆除345.84万平方米,仅占总面积的56.76%;累计完成征地8632.27亩,占总面积的59.18%。
至于迟迟未完成拆迁建设的原因,当地知情人士认为或是困于资金周转。而这种资金压力很可能传导至地铁庞大的融资计划。一位当地接近轨道公司知情人士透露:“市政府目前负债至少1600亿元。”对此说法,当地财政局相关部门人士对记者表示:“不清楚,不可能。”
土地出让金锐减
从堵塞的主城区沿着彩虹路南行,仅隔30公里城市就切换入另一个世界。记者来到现场,6车道的双向公里顺畅无阻,两边新栽的小树还不足以遮住昆明猛烈的太阳,成排的新楼盘静静矗立,不见人影。这里就是呈贡新区,当地人也戏称它为“鬼城”。实际上,昆明市政府的全部行政部门都已驻入这个新区。
“鬼城”这一说法,主要源于呈贡新区新建的13座行政中心空置数年。对此说法,呈贡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明表示,该说法甚至离谱到“(政府)没必要反驳它”。他强调,呈贡新区“五年出形象”的目标已完成,下一步力争做到“十年成规模,二十年建成”。而多名在当地办公的昆明市政府官员对记者坦言:“这里一下班就没什么人,每天集体迁徙。”
实际上,这是当地城镇化的一个缩影。有券商调查报告显示,云南省城镇化率较低,未来提升速度有望持续高于全国。云南省2009年末的城镇化率约为34%,排名位于全国倒数第四,近4年城镇化率平均每年约增长1.1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近四年年均0.9个百分点的增长。
而与城镇化唇齿相依的土地买卖,节奏似乎难以把握。
众所周知,近几年来,政府性基金的主要来源是土地出让金收入。来自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1年昆明市土地出让金达557.5亿元,同比涨幅高达147.6%,在其监测的130个城市中排名第九位。土地出让金在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占比接近80%,并且远远超过了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不过,土地出让的红火情形在2012年戛然而止。
《昆明市201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地方政府财政预算草案报告》的数据显示,2012年,昆明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387.3亿元,比2011年的703.19缩水44.9%。
2012年4月,昆明土地市场甚至交出白卷,引起市场一片哗然。5月,昆明市不得不调整土地供应节奏和供应量,延长土地出让金的交纳期限或者分期交纳等。根据昆明市国土资源局网站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5月,昆明主城及呈贡土地成交1101亩,成交金额54.4亿元,平均成交单价494万元/亩。
实际上,早在2011年2月份举行的昆明市国土资源管理暨土地储备工作会上,昆明市市委副书记黄云波曾表示:“目前昆明市已进入还贷高峰期,以往大量存量债务和计划新增债务只有通过储备土地和土地一级开发整理进行债务保全或进行融资。在资金从紧、土地严控的情况下,如何保障昆明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双重压力更为突出。”
民生证券的宏观研究报告指出,考虑到昆明市政府目前巨额的隐性财政赤字,昆明市政府对于土地出让的较高依赖无法改变,加速卖地是政府顺利渡过还贷高峰的最优办法。(.理.财.周.报)
昆明负债率超100% 3000亿地铁项目吸干10年财收
昆明的地方债有多大?许多人都在问。即使是昆明市政府,也难以摸清楚具体数字。记者根据当地四大融资平台债务测算,昆明地方债务率至少超过122.9%。
地处云贵高原的昆明,近几年摇身变成巨大的施工现场。实际上,仅地铁这个耗资数千亿元的巨无霸项目,在唤醒老城快节奏之前,将要抽掉这个城市极大部分融资,3000亿的总投资金额甚至要透支当地政府未来十年的预计财政收入。
负债率超100%
“我们也正在全面开展审计工作。”全国性地方债审计已进行了一周,8月7日,昆明市财政局相关人士对记者称。
作为著名旅游城市之一,昆明8月的夏天平均气温不到20度。而飞扬的道路黄土、叫卖的新楼盘和来不及整改的街边店铺,叫喧着这座城市的蜕变欲望。动辄投资数十亿的城建大项目,正轰轰烈烈地开动。
去年,云南的GDP总量已突破1万亿,但依然不足广东、江浙等发达地区的三分之一。
和全国大部分城市一样,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这座城市建设融资的主渠道。银监会今年6月统计发布的地方融资平台显示,昆明一共有48家融资平台公司。据昆明市国资委信息,融资贡献最大的是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下称轨道公司)和昆明交通投资有限公司,融资质量最高的是昆明市公共租赁住房开发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和昆明产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产投公司)。
实际上,轨道公司、产投公司和市土地矿产储备中心是三家大型市级融资平台公司。这三家公司像政府看不见的三只手,把控着当地建设的方向盘。其中昆产投引导工业和金融产业,轨道公司运营轨道交通,市储备中心则负责土地储备管理。
地方政府性债务主要由融资平台债务构成。厘清融资平台的债务情况,不可捉摸的地方债务率也变得更加清晰。所谓债务率,指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根据记者统计,昆明市政府的财务杠杆摇摇欲坠,很可能已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
仅以主要平台公司的长期负债和应付债券为债务。其中昆明交通投资公司、昆明城建投资开发公司、昆明自来水集团和产投公司,截至去年底的长期借款分别为163.84亿元、131.32亿元、41.93亿元和26.5亿元,应付债券分别是41.79亿元、21.84亿元、17.34亿元和19.84亿元,四家平台公司的长期借款以及应付债券合计464.4亿元。
而根据昆明市政府工作报告,去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78亿元。以此估算,昆明市政府去年的债务率至少超过122.9%。
《昆明市201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重点民生项目要求财政投入资金越来越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中央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投融资公司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加上我市政府性债务存量大,加大了财政困难和偿债压力”。
3000亿地铁梦
昆明的慢生活正在被地铁施工打扰。进入主城区,地铁施工现场就在车水马龙之间。比人高的蓝色铁皮围挡把道路围堵成一段一段,地面伸出长长的施工吊臂,时刻营造着迈向现代化的紧张气氛。
从2009年开始,这个高原城市就进入“满城挖模式”。3、4条地铁线路同时进行施工,试图迅速打通后发城市的经脉。根据《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19年)》的蓝图,未来将有5条市域铁路和9条地铁线路穿越整个城市,全程562公里,总投资3000亿元,地铁也因此成为昆明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工程。
以去年378亿元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看,3000亿元几乎要透支昆明市未来10年的全部财政预算收入。不过,这个昂贵的地铁梦,当地政府借助平台公司昆明市轨道交通公司(下称轨道公司)来完成,其模式是“土地+银行”。
作为项目业主,轨道交司通过政府赋予的沿线土地,进行一级开发,再将增值收益用作建设资金。银行贷款方面,轨道交通公司融资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地铁主要是信贷融资,国开行、中行、建行、工行等都是我们的渠道。”
巨量贷款背后,政府信用做了隐形担保。筹款初期的2009年,昆明市政府几乎踏遍当地主要金融机构的门槛。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5月,国开行云南省分行与市政府在京签订《昆明市轨道交通项目合作协议》,由市政府委托国开行云南省分行为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建设项目银团贷款的牵头行,组织120亿元银团贷款,期限25年,并允许5年的宽限期。同时,昆明轨道交通公司分别与华泰资产管理公司、平安信托、中信信托等机构,签订了不同合作形式的协议,意向融资超百亿元。
当年10月,中行云南省分行与昆明市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暨《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合作协议、借款总协议》。由该行向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提供295亿贷款授信。11月,建行云南省分行作为银团贷款牵头行,组织7家成员行为昆明铁路枢纽扩能改造项目贷款100亿元。
今年4月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19年)》显示,“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634.91亿元,其中资本金比例40%,计253.96亿元,由昆明市财政资金解决。资本金以外的资金利用国内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解决。”
实际上,金融机构对地铁项目的贷款热情并不高。一华南地区股份行银行信贷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地铁项目周期长,现金回流慢,如果没有财政担保银行不敢做,就算有担保,也不愿主动去谈。”
而信托输血也仅是车薪杯水。今年2月,轨道地铁公司通过中海信托融资2.2亿元,信托期限是两年。当地唯一的信托公司云南信托,其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我们没有参与昆明当地重点项目的融资,主要项目在省外。”
地铁筹资更加依赖的是土地融资。其模式是通过轨道公司,开发另一个拆迁项目筹资。这个用以供给地铁的项目叫“滇池草海保护治理和开发项目”(下称草海项目)。昆明市政府办公厅相关会议纪要显示,将草海片区配置给轨道公司,进行土地开发,所得收益用于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建设资金和还本付息。据悉,地铁首期工程建设仅资金就超过200亿元。而草海项目拟投入34亿,还需通过BT模式来开发建设。
8月8日,记者来到草海片区。沿途已堆砌成废墟,人群稀少,两边成片的居民房屋,或被拆掉窗框、门板,或已被夷为土块。据当地村民介绍,该片区2009年启动时,准备两年内完成拆迁。而草海片区所在的区政府网站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7月28日,该片区累计完成拆迁拆除345.84万平方米,仅占总面积的56.76%;累计完成征地8632.27亩,占总面积的59.18%。
至于迟迟未完成拆迁建设的原因,当地知情人士认为或是困于资金周转。而这种资金压力很可能传导至地铁庞大的融资计划。一位当地接近轨道公司知情人士透露:“市政府目前负债至少1600亿元。”对此说法,当地财政局相关部门人士对记者表示:“不清楚,不可能。”
土地出让金锐减
从堵塞的主城区沿着彩虹路南行,仅隔30公里城市就切换入另一个世界。记者来到现场,6车道的双向公里顺畅无阻,两边新栽的小树还不足以遮住昆明猛烈的太阳,成排的新楼盘静静矗立,不见人影。这里就是呈贡新区,当地人也戏称它为“鬼城”。实际上,昆明市政府的全部行政部门都已驻入这个新区。
“鬼城”这一说法,主要源于呈贡新区新建的13座行政中心空置数年。对此说法,呈贡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明表示,该说法甚至离谱到“(政府)没必要反驳它”。他强调,呈贡新区“五年出形象”的目标已完成,下一步力争做到“十年成规模,二十年建成”。而多名在当地办公的昆明市政府官员对记者坦言:“这里一下班就没什么人,每天集体迁徙。”
实际上,这是当地城镇化的一个缩影。有券商调查报告显示,云南省城镇化率较低,未来提升速度有望持续高于全国。云南省2009年末的城镇化率约为34%,排名位于全国倒数第四,近4年城镇化率平均每年约增长1.1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近四年年均0.9个百分点的增长。
而与城镇化唇齿相依的土地买卖,节奏似乎难以把握。
众所周知,近几年来,政府性基金的主要来源是土地出让金收入。来自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1年昆明市土地出让金达557.5亿元,同比涨幅高达147.6%,在其监测的130个城市中排名第九位。土地出让金在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占比接近80%,并且远远超过了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不过,土地出让的红火情形在2012年戛然而止。
《昆明市201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地方政府财政预算草案报告》的数据显示,2012年,昆明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387.3亿元,比2011年的703.19缩水44.9%。
2012年4月,昆明土地市场甚至交出白卷,引起市场一片哗然。5月,昆明市不得不调整土地供应节奏和供应量,延长土地出让金的交纳期限或者分期交纳等。根据昆明市国土资源局网站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5月,昆明主城及呈贡土地成交1101亩,成交金额54.4亿元,平均成交单价494万元/亩。
实际上,早在2011年2月份举行的昆明市国土资源管理暨土地储备工作会上,昆明市市委副书记黄云波曾表示:“目前昆明市已进入还贷高峰期,以往大量存量债务和计划新增债务只有通过储备土地和土地一级开发整理进行债务保全或进行融资。在资金从紧、土地严控的情况下,如何保障昆明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双重压力更为突出。”
民生证券的宏观研究报告指出,考虑到昆明市政府目前巨额的隐性财政赤字,昆明市政府对于土地出让的较高依赖无法改变,加速卖地是政府顺利渡过还贷高峰的最优办法。(.理.财.周.报)
昆明负债率超100% 3000亿地铁项目吸干10年财收
昆明的地方债有多大?许多人都在问。即使是昆明市政府,也难以摸清楚具体数字。记者根据当地四大融资平台债务测算,昆明地方债务率至少超过122.9%。
地处云贵高原的昆明,近几年摇身变成巨大的施工现场。实际上,仅地铁这个耗资数千亿元的巨无霸项目,在唤醒老城快节奏之前,将要抽掉这个城市极大部分融资,3000亿的总投资金额甚至要透支当地政府未来十年的预计财政收入。
负债率超100%
“我们也正在全面开展审计工作。”全国性地方债审计已进行了一周,8月7日,昆明市财政局相关人士对记者称。
作为著名旅游城市之一,昆明8月的夏天平均气温不到20度。而飞扬的道路黄土、叫卖的新楼盘和来不及整改的街边店铺,叫喧着这座城市的蜕变欲望。动辄投资数十亿的城建大项目,正轰轰烈烈地开动。
去年,云南的GDP总量已突破1万亿,但依然不足广东、江浙等发达地区的三分之一。
和全国大部分城市一样,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这座城市建设融资的主渠道。银监会今年6月统计发布的地方融资平台显示,昆明一共有48家融资平台公司。据昆明市国资委信息,融资贡献最大的是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下称轨道公司)和昆明交通投资有限公司,融资质量最高的是昆明市公共租赁住房开发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和昆明产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产投公司)。
实际上,轨道公司、产投公司和市土地矿产储备中心是三家大型市级融资平台公司。这三家公司像政府看不见的三只手,把控着当地建设的方向盘。其中昆产投引导工业和金融产业,轨道公司运营轨道交通,市储备中心则负责土地储备管理。
地方政府性债务主要由融资平台债务构成。厘清融资平台的债务情况,不可捉摸的地方债务率也变得更加清晰。所谓债务率,指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根据记者统计,昆明市政府的财务杠杆摇摇欲坠,很可能已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
仅以主要平台公司的长期负债和应付债券为债务。其中昆明交通投资公司、昆明城建投资开发公司、昆明自来水集团和产投公司,截至去年底的长期借款分别为163.84亿元、131.32亿元、41.93亿元和26.5亿元,应付债券分别是41.79亿元、21.84亿元、17.34亿元和19.84亿元,四家平台公司的长期借款以及应付债券合计464.4亿元。
而根据昆明市政府工作报告,去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78亿元。以此估算,昆明市政府去年的债务率至少超过122.9%。
《昆明市201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重点民生项目要求财政投入资金越来越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中央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投融资公司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加上我市政府性债务存量大,加大了财政困难和偿债压力”。
3000亿地铁梦
昆明的慢生活正在被地铁施工打扰。进入主城区,地铁施工现场就在车水马龙之间。比人高的蓝色铁皮围挡把道路围堵成一段一段,地面伸出长长的施工吊臂,时刻营造着迈向现代化的紧张气氛。
从2009年开始,这个高原城市就进入“满城挖模式”。3、4条地铁线路同时进行施工,试图迅速打通后发城市的经脉。根据《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19年)》的蓝图,未来将有5条市域铁路和9条地铁线路穿越整个城市,全程562公里,总投资3000亿元,地铁也因此成为昆明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工程。
以去年378亿元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看,3000亿元几乎要透支昆明市未来10年的全部财政预算收入。不过,这个昂贵的地铁梦,当地政府借助平台公司昆明市轨道交通公司(下称轨道公司)来完成,其模式是“土地+银行”。
作为项目业主,轨道交司通过政府赋予的沿线土地,进行一级开发,再将增值收益用作建设资金。银行贷款方面,轨道交通公司融资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地铁主要是信贷融资,国开行、中行、建行、工行等都是我们的渠道。”
巨量贷款背后,政府信用做了隐形担保。筹款初期的2009年,昆明市政府几乎踏遍当地主要金融机构的门槛。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5月,国开行云南省分行与市政府在京签订《昆明市轨道交通项目合作协议》,由市政府委托国开行云南省分行为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建设项目银团贷款的牵头行,组织120亿元银团贷款,期限25年,并允许5年的宽限期。同时,昆明轨道交通公司分别与华泰资产管理公司、平安信托、中信信托等机构,签订了不同合作形式的协议,意向融资超百亿元。
当年10月,中行云南省分行与昆明市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暨《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合作协议、借款总协议》。由该行向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提供295亿贷款授信。11月,建行云南省分行作为银团贷款牵头行,组织7家成员行为昆明铁路枢纽扩能改造项目贷款100亿元。
今年4月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19年)》显示,“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634.91亿元,其中资本金比例40%,计253.96亿元,由昆明市财政资金解决。资本金以外的资金利用国内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解决。”
实际上,金融机构对地铁项目的贷款热情并不高。一华南地区股份行银行信贷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地铁项目周期长,现金回流慢,如果没有财政担保银行不敢做,就算有担保,也不愿主动去谈。”
而信托输血也仅是车薪杯水。今年2月,轨道地铁公司通过中海信托融资2.2亿元,信托期限是两年。当地唯一的信托公司云南信托,其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我们没有参与昆明当地重点项目的融资,主要项目在省外。”
地铁筹资更加依赖的是土地融资。其模式是通过轨道公司,开发另一个拆迁项目筹资。这个用以供给地铁的项目叫“滇池草海保护治理和开发项目”(下称草海项目)。昆明市政府办公厅相关会议纪要显示,将草海片区配置给轨道公司,进行土地开发,所得收益用于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建设资金和还本付息。据悉,地铁首期工程建设仅资金就超过200亿元。而草海项目拟投入34亿,还需通过BT模式来开发建设。
8月8日,记者来到草海片区。沿途已堆砌成废墟,人群稀少,两边成片的居民房屋,或被拆掉窗框、门板,或已被夷为土块。据当地村民介绍,该片区2009年启动时,准备两年内完成拆迁。而草海片区所在的区政府网站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7月28日,该片区累计完成拆迁拆除345.84万平方米,仅占总面积的56.76%;累计完成征地8632.27亩,占总面积的59.18%。
至于迟迟未完成拆迁建设的原因,当地知情人士认为或是困于资金周转。而这种资金压力很可能传导至地铁庞大的融资计划。一位当地接近轨道公司知情人士透露:“市政府目前负债至少1600亿元。”对此说法,当地财政局相关部门人士对记者表示:“不清楚,不可能。”
土地出让金锐减
从堵塞的主城区沿着彩虹路南行,仅隔30公里城市就切换入另一个世界。记者来到现场,6车道的双向公里顺畅无阻,两边新栽的小树还不足以遮住昆明猛烈的太阳,成排的新楼盘静静矗立,不见人影。这里就是呈贡新区,当地人也戏称它为“鬼城”。实际上,昆明市政府的全部行政部门都已驻入这个新区。
“鬼城”这一说法,主要源于呈贡新区新建的13座行政中心空置数年。对此说法,呈贡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明表示,该说法甚至离谱到“(政府)没必要反驳它”。他强调,呈贡新区“五年出形象”的目标已完成,下一步力争做到“十年成规模,二十年建成”。而多名在当地办公的昆明市政府官员对记者坦言:“这里一下班就没什么人,每天集体迁徙。”
实际上,这是当地城镇化的一个缩影。有券商调查报告显示,云南省城镇化率较低,未来提升速度有望持续高于全国。云南省2009年末的城镇化率约为34%,排名位于全国倒数第四,近4年城镇化率平均每年约增长1.1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近四年年均0.9个百分点的增长。
而与城镇化唇齿相依的土地买卖,节奏似乎难以把握。
众所周知,近几年来,政府性基金的主要来源是土地出让金收入。来自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1年昆明市土地出让金达557.5亿元,同比涨幅高达147.6%,在其监测的130个城市中排名第九位。土地出让金在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占比接近80%,并且远远超过了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不过,土地出让的红火情形在2012年戛然而止。
《昆明市201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地方政府财政预算草案报告》的数据显示,2012年,昆明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387.3亿元,比2011年的703.19缩水44.9%。
2012年4月,昆明土地市场甚至交出白卷,引起市场一片哗然。5月,昆明市不得不调整土地供应节奏和供应量,延长土地出让金的交纳期限或者分期交纳等。根据昆明市国土资源局网站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5月,昆明主城及呈贡土地成交1101亩,成交金额54.4亿元,平均成交单价494万元/亩。
实际上,早在2011年2月份举行的昆明市国土资源管理暨土地储备工作会上,昆明市市委副书记黄云波曾表示:“目前昆明市已进入还贷高峰期,以往大量存量债务和计划新增债务只有通过储备土地和土地一级开发整理进行债务保全或进行融资。在资金从紧、土地严控的情况下,如何保障昆明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双重压力更为突出。”
民生证券的宏观研究报告指出,考虑到昆明市政府目前巨额的隐性财政赤字,昆明市政府对于土地出让的较高依赖无法改变,加速卖地是政府顺利渡过还贷高峰的最优办法。(.理.财.周.报)
上一篇: 资本市场将担重任 国务院再出八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