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紧急摸底地方债 破产清算在所不惜
审计署将全面审计政府性债务 地方债2年增12.94%
审计署官方网站28日发布消息称:“近日,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此前,审计署已先后两次组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审计。业内人士认为,这次审计署并未强调“地方”,预计将对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债务首次进行全面审计。
2011年,审计署首次组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全面审计。审计发现,截至2010年底,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
继这次“普查”之后,2012年至2013年审计署又组织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变化情况进行了“抽查”。审计发现,经过两年时间,上述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增长了12.94%。
这两次审计结果,审计署均向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报告,也向社会进行了公告,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今年6月,一些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审计报告时提出,地方债风险不容忽视,关键要摸清底数,加强监管。(.上.证)
地方债黑洞引发中央高度警觉 审计署将详查
“近日,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国家审计署网站28日挂出的一条短消息,瞬间传遍市场,释放出强烈的信号地方政府债务“黑洞”已经引发中央高度警觉。专家认为,地方政府的违规融资行为将是此次审计的重点,同时乡村一级政府债务情况也有望纳入审计。
有媒体报道称,审计署目前已开始培训,并将于8月1日起全部进点记者就此于28日联系审计署,询问其对全国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的具体时间表以及步骤措施等相关事宜,不过,审计署新闻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作还在进程中,没有更多信息可供发布。”
政府性债务包含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以及一些其他相关债务,尤其是一些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并非第一次。审计署曾于2011年3月至5月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本级及所属市(地、州、盟、区)、县(市、区、旗)三级地方政府(以下简称省级、市级、县级)的债务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万亿元。此后,审计署并未进行过全国性的政府性债务审计,而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间,审计署也曾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审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 F)今年7月首次公布其对中国政府债水平评估称,2012年广义政府债务(包括中央和地方预算内及未列入地方预算内的,如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已超过GDP的45%。而据渣打银行日前发布的《亚洲债务大起底》报告估算,截至2012年末中国政府债务占G D P的78%。虽然不少国内或国外的机构给出了各种估算,但目前政府性债务规模并无官方的权威统计。
“中国究竟有多少地方政府性债务?这个连地方政府自己都说不清。只有全面的政府性审计,才能给政府债务管理提供更充分的信息。”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对记者表示。有业内人士表示,地方政府债务期限结构如何,以哪些方式筹借,偿债率多大,履约记录如何,由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资本运用情况如何,所投资的项目是否能自行维持债务偿还与周转,这些都需要权威的统计。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此次政府性债务审计是全国范围的一次摸底,我估计会比2010年的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更彻底、更全面,主要是看2010年以来地方政府又新增了多少债务。”有媒体报道称,不同于2010年的三级地方政府审计,此次审计署将对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性债务进行摸底调查,新增了对乡村一级债务的审计。针对五级政府审计的说法,审计署新闻处相关负责人并未予以证实,不过在业内专家看来,这种可能性非常大。一位接近财政部的人士曾对记者表示,“在一些乡和县,地方政府财政和债务问题非常严重,特别值得重视。”
“应该说,现在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较为集中。但是,风险到底有多高,能不能转化为危机,会不会失控,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统计渠道。”王雍君告诉记者“现在关键的一步就是识别、预警,看哪里有危机。审计的重点将是对违规的审计,比如违规担保、违规借款、债务资金的违规使用等。通过这个过程了解地方政府的债务究竟有多少,就可以为预警提供宝贵的信息。”
而市场则担忧此次审计将对市场产生“地震式”的影响。光大证券(601788)曾预计,今年下半年到期的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工具(LG FV )约有人民币1270亿元(合210亿美元),几乎等于上半年627亿元的两倍,规模为2000年以来最高。海通证券(600837)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从市场角度看,地方债的风险非常大。他进一步解释道,“地方政府常通过借新债还旧债,审计进入后,对资金来源查得比较认真,举新债不那么容易了。如果不让借新债了,那么旧债的偿还压力就比较大了。这种风险是普遍性的。”不过,李迅雷也指出,和地方融资平台相关的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信托产品都会受影响,产品的发行规模可能会减少,不过其他方面的影响应该不大。
实际上,在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已经成为和房地产泡沫同样引人担忧的风险,甚至有人担忧中国某些地方政府因为过度举债而面临破产危机。如何才能彻底化解地方债危机?杨志勇指出,这需要制度性的改革“要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问题,不能靠堵,只能靠疏导。所以,要逐步放开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权力,只有债务更加透明,风险才更容易防范。现在已经有6省市进行了自行发债试点,但规模还小,未来需要进一步扩容。”杨志勇说。
王雍君则指出,“地方政府不问责债务、问责政绩。官员出政绩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借钱。等要还债的时候领导已经调离或者晋升了。债务问责机制的漏洞不容忽视。”(.经.济.参.考.报 .张.莫 .赵.婧)
中国紧急摸底地方债 破产清算在所不惜
7月28日,中国审计署发布公告称,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
其实早在7月26日,一则“国务院急令审计署审计全国性地方债务”的消息就在网上流传。为什么会如此紧急“再出发”,政府性债务究竟已经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审计结果出炉后,中央政府又该如何处置地方债务问题?
摸清家底方能研判形势
“中国经济要改革,首先就要先理顺过去,过去究竟存在哪些问题,而地方债务是其中最大的问题。”独立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有多大?到底是谁在花钱?花了多少?什么是该花的?什么是不该花的?这些问题是混不过去的,必须搞清楚,不然中国经济就没法走下一步。”
财经评论员陈志龙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举表明中央政府对局部政府债务可能失控的担忧。较长时间以来,地方政府存在强烈的利用土地财政手段,挪腾干预金融发展的冲动。今年以来银行业不良资产劣化态势明显,而就在上个月,36个大中城市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不容乐观。一些房地产过度泡沫化的城市,如神木、鄂尔多斯(600295)等地频频上演的“鬼城”效应,温州等房地产泡沫急剧膨胀的城市已经出现崩溃性下跌,这在一定程度加大了区域财政金融风险,而摸清家底有利于中央政府加强宏观形势的研判,有针对性地加强风险管控。
此前有消息称,审计署将暂停所有项目,为政府债务排查让路,并于下周进驻各省市。昨日,一个接近审计署的相关人士对本报证实,审计署内部为此已进行大规模的人员调配,多位参加过2010年那一轮平台债务清理的干部被“点将”,多路工作小组将于下周全部进点。
6月,国家审计署公布的一份最新地方债务规模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共计3.85万亿人民币,比2010年底增加4409.81亿元,增长了12.94%。“前期公布的地方债审计数据可能由于范围和方法等多种因素,出现误差,估计实际数据远大于公布的数据,这为决策和应对带来偏差。”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黎友焕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新进行政府性债务的审计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地方债风险凸显;其次,有关地方债最新的研究报告已经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此外,更为关键的是地方债与房地产和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链接在一起,不断催生出新的社会风险,正在困扰着全国的经济发展。”
账越糊涂风险越高
10.7万亿,这是至今为止关于中国地方债务最权威的数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表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中央债务规模在7.7万亿元左右,地方债10.71万亿元,考虑到部分地方债存在一定浮动性,估计目前各级政府总债务规模在15万亿至18万亿之间。
中国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今年早些时候曾估计,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可能超过20万亿元。在黎友焕看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很难估算。
陈志龙认为,没有一本地方债务的账本是简单的。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债务口径和版本多,过度负债和债务透明底低,使得中央政府层面难以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和正确的风险评估,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埋地雷”才是风险之源。一些地方的平台“解包还原”后发现,不少项目无效益、无现金流覆盖,债务透明度差,平台公司注册资本不实,注入资产大量存在高估作价问题,而在经营上,政企不分、低效浪费,政府任期特点决定了其还款意愿和动力不足。而近年来,商业银行又通过把政府债务资产包转化为大量的信托和理财类产品,影子银行造成新的风险叠加。随着宏观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速区间后,中长期政府债务的潜在金融风险不容小觑。
他认为,随着本届政府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推进,合理划分和确定中央和地方事权财权,试点地方债试点范围扩大,地方政府收支和债务必须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这既有助于财政金融体系内部风险的管控,也有益于外部监管的约束。
不久前,国家审计署抽查了36个地方政府,其中有9个地方政府债务率已超过100%。“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远远不止我们所能看到的数据,从2008年到2012年,中国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增长了一倍,而这几年中由于企业效益不好,由企业形成借贷的比例其实很大,其中大部分都是和地方政府相关的。”谢国忠指出,“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界定,不是要看是由谁来借钱的,而是要看最终偿还的责任是由谁来承担的。不少地方政府实际已经没有偿债能力。”
破产清算在所不惜
昨日,国家审计署外交外事审计局局长马晓方做客人民网(603000)时透露,地方债务偿还过度依赖土地收入,高速公路、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债务规模增长快、偿债压力大、借新还旧率高;一些地方通过信托、BT(建设-移交)和违规集资等方式变相融资问题突出,隐蔽性强、筹资成本高,蕴含新的风险隐患;融资平台公司退出管理不到位,部分融资平台公司资产质量较差、偿债能力不强;一些地方还存在违规担保、违规融资、改变债务资金用途、债务资金闲置等问题。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张克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我们对一些地方政府的债券发行进行了审计,发现它们非常危险,所以我们就退出了。”他指出,多数地方政府没有强大的还本付息能力,情况已经失控,有可能发生危机。但由于这些债务得到展期,现在成了长期债务,因此危机爆发的时机存在不确定性。
“旧的泡沫没有解决,新的泡沫不断产生,所以该爆的就应该让它爆掉。资不抵债的地方政府可以宣布破产。”谢国忠表示,“中国的中央政府财政状况是不错的,一旦地方政府破产,中央政府可以救助。但是需要有原则的救助,如果破产导致信托、理财产品等发生违约,那么就由投资者自己去承担风险,高收益高风险的道理投资者应该明白。对于银行,中央需要注资,剥离坏账,进行有序资产重组。另外,对于庞大的公务员体系以及吃公粮的非公务员体系进行必要的”瘦身”。”
“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不死掉一批,中国经济无法重新上路。这跟美国和欧洲在近几年面临的状况差不多。当然转型的痛苦不言而喻,”谢国忠表示。黎友焕也认为,政府化解地方债的思路很窄,主要就是负责到底,“地方政府的债就是中央政府的债,不还不行,慢慢解决,就算要变卖国有资产也在所不惜,没有其他路径可以选择。”(.国.际.金.融.报)
上一篇: 各地急动员取消休假 审计署:卖地还债
下一篇: 国务院出重大利好 打出激活经济组合拳